Activity consulting
活动资讯
赏《九歌.仙乐》品文化诗词,做冬至养阳!
来源: | 作者:pro8c6329 | 发布时间: 2020-01-08 | 398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
一、《节气歌》

春雨惊春清谷天,  夏满芒夏暑相连。

秋处露秋寒霜降,  冬雪雪冬小大寒。

上半年是六廿一,  下半年是八廿三。

每月两节日期定,  最多只差一两天。

冬至一阳生,夏至一阴生,夏至到冬至天地间阴气(寒气)从上到下降下来,天气慢慢变冷,过了冬至后到来年夏至之前阳气(暖气)慢慢从下升上去。当然人们在冬至感觉不到温暖那是应该需一个过程,但实质阳气已经孕育而生了。

在地理上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北半球白昼最短的一日,北极圈内达到全部极夜,南极圈内全部达到极昼,太阳直射南回归线。

 冬至是在奇门遁甲学说中阳局和阴局的分界线,夏至到冬至奇门用阴遁,冬至到夏至奇门中用阳遁,此为不变法则。

 在习俗上最流行的就是北方吃饺子,南方吃汤圆,寓意圆满团圆,也是九九消寒的开始,人们通过数九的形式盼望春天的到来,(九九消寒歌:一九、二九不出手;三九、四九冰上走;五九、六九,沿河杨柳;七九河开,八九雁来;九九加一九,耕牛遍地走。

二、冬至重在养阳

在中医经络的理论来看,有太阳、阳明、少阳之分,而少阳又称为一阳;从一天的角度看,午夜子时正是少阳当令,称之为一天的一阳生;就一年的角度来看,冬至之后也可视同少阳当令,为一年的一阳生。我们简而言之,所谓的一阳生,也就是阳气开始苏醒、萌芽的时候。很多人认为,春回大地、万物复苏需要待到春暖才花开。其实,春暖花开固然没错,但所谓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,阳气的升发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从冬至就已经开始。

俗话说万事开头难,阳气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。那么,阳气的生发,也就是阳气不虚的关键时刻。因此,冬至养阳,也就非常有必要了,养阳,而不是单纯的阳之不足。

重在而非补。冬至之后的养阳,主要就是让阳气做好准备,为来年的春暖花开预热。

怎么才算阳气做好了准备呢?大致说来,无非就是三个方面:

1、阳气是否充沛:阳气即将生发,自然需要扎实的基础。如果本身虚衰,自然后继无力。冬至之时,如果阳气虚弱,会特别怕冷,此时无需大惊小怪,及时调理一下阳气,补其不足即可。就像生火一般,慢慢往炉子里添加柴禾,火也就越烧越旺了。

2、阳气是否活跃:很多时候,我们觉得阳气有点不足,其实并非真正的亏损,而是它的活力不足,受到压抑或者闭塞。关于阳气的升发,我们或许可以理解成一个膨胀生长的过程,如果受到压抑,自然无法顺利生发了。

这种情况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气机郁结。因此,冬至之前,最好充分挖掘出阳气的活力,让其充满活力,则身体的健康状态也就更好了;

3、阴阳是否平衡:《黄帝内经》说:圣人秋冬养阴,春夏养阳。为什么冬天要养阴?所谓孤阳不长,孤阴不生,阳气如果得不到阴气的滋养,则会成为无根之火而耗散无尽。唯有阴阳平衡,方能呈现一种生机勃勃之态。

总之,冬至一阳生,冬至到来,也就意味着身体的阳气即将开始散发了。上述三点,可以说是一阳生的准备,您的阳气准备好了吗?

当然,如果发现阳气还没有准备好,可能也是某些生活习惯引起的。常见的有伤阳三事

1、过食辛辣:冬至之后,外界的气温很低,寒气之重,让人们更有多吃辛辣以御寒的动机。但是,辛辣厚味吃得太多,却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让阳气躁动不安,从而耗散阳气。

吃多了辛辣,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口干舌燥,会喝点冷饮以救急。因此,祸福相依的俗话,在阴阳平衡上也得到展现。冬至前后,应该避免过食辛辣。以甘温养阳的食物为好;

2、怯冷抑阳:冬天寒冷,很多人都有冻成一团的感觉,心里总有一种不敢外出、不敢活动的恐惧。虽然,避免风寒之邪,做好防寒保暖,也是养阳之在所必须。但如果过于怯冷,缺乏运动,则阳气也就受到压制,失去应有的生机活力,是一种抑阳的行为。因此。冬至之后,反而要坚持适当的锻炼,充分调动阳气的活力,使之生生不息。

3、熬夜伤阳:冬至至短,昼短夜长。夜晚的时间变长了,如果不注意起居规律,反倒容易熬夜。冬至本来就是一年的至阴,而午夜又是一天的至阴,冬至熬夜,是最伤阳气的一种行为。因此,冬至后的起居,应该以早睡晚起、必待日光为好,才是对阳气的最好维护。

上述三点,都是防止伤阳的三个方面。那么,当阳气已经受到损耗后,我们该怎么办呢?

如下养阳三事,可以常做:

1、冬至泡脚:脚暖一身热。冬至后,坚持泡脚是一种很好的养阳方式。一般来说,我们主张简单的泡脚养阳,无需过于讲究泡脚的与原料与方式。

从原料上说,简单的艾草和生姜,一起熬水,去渣取液,再稍微加一小勺食盐,就是最好的泡脚养阳方式。通过温养足少阴肾经,疏通经络与气血,对养阳是很有帮助的。

2、冬至喝茶:很多朋友可能不以为然,为何冬至喝茶?我一年四季都喝茶啊。其实,为了养阳的冬至喝茶,还是略有点需要注意的。

冬至喝茶,以熟茶、普洱为好,近年来流行的柑普茶,就是很不错的养阳茶饮。茶叶含有较多的茶多酚,能调理气血,得陈皮之芳香,助肝脾之气血。冬至后适当多喝点柑普茶,对养阳是很有好处的;

3、冬至暖脐:相信很多朋友都有感觉,冬天寒风直吹胸腹的时候,会有一股寒气从肚脐眼附近之上心头,所谓透心凉是也。肚脐又叫神阙穴,是一个养生的大穴。大众养生中草药百科

冬至之后,温暖肚脐,是非常合适的养阳方式。如艾灸、脐贴等等。其中脐贴是最简便的一种方法,一般就是用艾叶做成小饼,贴在肚脐眼上即可。现在也有很多现成的肚脐贴,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试试。

总之,冬至来了,虽然是一年的至阴,却又是一阳生的时候。阳气的生发得利,对来年身体的健康大有好处。上述伤阳三事,最好少做,而养阳三事,却又适合常做了。照此施行,阳气充沛,健康自然就在自己手中。

 

三、品诗词,看习俗

1、“至”是极致的意思,冬藏之气到此时已经到了极致。

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定的节气,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,重要性仅次于“除夕”,也称为“亚岁”,因此有“冬至大过年”的说法。

冬至有开始数九、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,当数完九九,冬天就过完了,一岁终而一岁始,春天又要到来了。

 

2冬至之日“蚯蚓结”。古人认为,蚯蚓感到阳气能伸展,感到阴气会蜷缩,冬至时是最为寒冷的时候,是阴气最重的时候,所以蚯蚓蜷缩着身体,像绳子打的节一样。

冬至后五日“麋角解”。麋鹿又叫四不像,古人认为它是一种阴性的动物,比鹿体型大,角向后长。冬至一过,白天渐渐变长,夜晚变短,麋鹿感受到阳气的变化,头上的角便自然脱落了。和夏至时的“鹿角解”相对应。

再五日“水泉动”。水感受到阳气而萌动,在冻结的冰层下面,水开始暗暗流动了。

 

3、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、黑夜最长的一天,过了冬至,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。民间有“吃了冬至饭,一天长一线”的说法。白居易在某年的冬至,夜宿在邯郸客栈里,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,他抱膝坐在床上,看到自己的影子,想起家乡和亲人来。他想此时远方的亲人也应该聚在一起,正在谈论他这个远行的人吧。



4至”是极致的意思,古人认为物极必反,阴气达到极点,阳气就会生发出来,因此冬至这天,虽然看起来仍然天寒地冻,但是一丝温暖已经在地底深处萌动了,就在冻结的冰层的最下面,水开始暗暗流动起来了。苏轼在《冬至日独游吉祥寺》中第一句就提到了这种现象,井底深处已经生发出似有似无的微微阳气了。



5、贺冬也称“拜冬”,是人们庆祝冬至到来的节日。人们穿着崭新的服装进行拜贺尊长、逛庙会等一系列的活动。马臻的《至节即事》描写了当时过冬至节的热闹景象:到了冬至这天,京城中的天色还刚刚蒙蒙亮,浓浓的烟雾带着喜气就已经弥漫开来了;人们互相传递着竹木的名片道贺节日,天街上无比热闹;大户人家的幕帘完全敞开了,家家都在做着节日里的各种事情;人人都趁着冬至节日从容地嬉闹着玩乐着。



6我国民间有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、“冬至吃饺子不会冻耳朵”的说法,这两种说法是怎样形成的呢?

东汉末年,名医张仲景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,耳朵都冻烂了,于是发明了“祛寒娇耳汤”。祛寒娇耳汤的做法是将羊肉、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经过熬煮后,捞出切碎,再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“娇耳”。病人吃下娇耳后浑身发热,血液通畅,两耳变暖,烂耳朵的病症也就好了。张仲景舍药治人的善举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。次日,人们庆祝新年,同时也庆祝烂耳康复,就仿照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,称之为“饺耳”或“饺子”。此后,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吃饺子的习俗就这样形成了。

冬至时一定要吃羊肉饺子,名医张仲景创造的冬至饺子就是羊肉馅的,所以只有羊肉馅的饺子才是冬至正宗的饺子。羊肉温补,在寒冷的冬至日吃饺子,可以起到驱寒保养身体的作用。